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吃完美味的一餐之後,很多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脹氣,整個胃和肚子像裝了一個氣球,越脹越大,不只造成腹痛,嚴重的時候還會頭暈、想吐,讓吃完美食的好心情一掃而空,好幾個小時都沒辦法正常地工作、行動。
相信大部分人都遇過脹氣,但究竟造成脹氣的原因是什麼呢?脹氣有辦法預防嗎?遇到脹氣又應該怎麼解決呢?以下這篇文章將告訴你所有關於脹氣的必需知識。
雖然脹氣的直接原因都是胃和腸道充滿過多氣體,短時間內無法排出,而對身體產生壓迫,造成疼痛等症狀,然而造成脹氣的原因卻大不相同。要有效預防脹氣,當然就要先了解造成脹氣的原因。一般來說,會產生脹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種:
很多人為了趕時間,或習慣一邊吃飯一邊聊天,就容易在進食的時候吞入過多空氣,導致氣體在胃裡無法排出,直接導致脹氣。如果因為這些原因產生脹氣,應先改善自己的進食習慣,吃飯的時候多細嚼慢嚥。
醫學研究指出,人體腸胃中的氣體大多是由大腸內的細菌在進行消化時產生,假如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,無法在小腸完全消化,就有可能會讓大腸在消化過程中產生過量氣體。一些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像是馬鈴薯、地瓜、糯米、芋頭等,都是容易產氣的食物,建議避免食用過量。
除了碳水化合物,豆類也是一種容易產氣的食物。尤其對於一些原本就腸胃不好、長期便秘的人來說,豆類常常會引起脹氣的症狀,食用的時候建議謹慎控制攝取量。如果是因為食用大豆蛋白造成脹氣,則可以用豌豆蛋白替代。
乳糖不耐症(Lactose intolerance)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體質。研究指出,東亞人90%都有乳糖不耐症,台灣很多人一直到二、三十歲,都沒意識到自己是乳糖不耐的體質。有乳糖不耐症的人,腸胃不容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,因此只要攝取牛奶、優酪乳或乳糖含量高的乳製品,就會產生脹氣或拉肚子等症狀。如果已經確定有乳糖不耐症,建議以豆漿或低脂優格取代牛奶,避免造成腸胃負擔。
很多有過敏性鼻炎的人長期習慣用嘴巴呼吸,因此很容易就讓消化道充滿過量的空氣,進而造成脹氣。因為這種原因產生脹氣的人,建議先看耳鼻喉科醫生,改善呼吸道的問題。
心理壓力也會影響消化功能,當人體因壓力釋放腎上腺素,就會使得血壓上升、腸胃蠕動變慢,減緩消化速度,產生脹氣。
有許多腸胃疾病都會造成脹氣,像是大腸激躁症、胃炎、腸阻塞、腸胃道腫瘤等等。如果一直找不到脹氣的原因,建議尋求腸胃科醫師的協助。
食物進到人體之後,會依序經過胃、小腸和大腸進行消化,將食物中的蛋白質、脂質、醣類(碳水化合物)等營養分解成小分子,以利身體吸收。大部分的消化過程發生在小腸,透過體內分泌的消化液,將養分一一分解、吸收。而大腸主要的功用則是吸收剩餘的水分和電解質,並且在食物過多、小腸無法完全消化的時候,透過一些腸內菌落來分解剩餘的養分。這些菌落在分解養分的過程中會產生氣體,因此如果攝取養分過多(也就是吃太飽)、或是食物較難消化,使得大腸必需幫忙消化養分,就容易產生過多氣體,造成脹氣。
脹氣的過程不是很好受,疼痛的症狀往往要等到以打嗝或放屁等方式,將氣體排出之後才會緩解。好消息是,除了躺在床上等待疼痛過去之外,還有以下幾個小秘訣可以幫助緩解脹氣:
薄荷油有舒緩解痙的功效。脹氣的時候,推薦用含有薄荷油的消脹氣膏,在肚臍附近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,可以幫助消化,緩解脹氣。
雖然有時候脹氣會讓人痛到難以行走,但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,稍微來回走動,或躺著做一些簡單的舒緩運動,像是將身體蜷曲再平躺,可以幫助腸胃消化,縮短脹氣的時間。
適量的水分可以幫助消化,但喝水的時候速度要盡量慢,避免又吞下更多空氣,讓脹氣更嚴重。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按摩距手腕上方三指幅的內關穴,有助於氣血協調和消化。脹氣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按壓這個穴道,緩解疼痛。
有產氣的食物,當然也有幫助消氣的食物,像是酪梨、薑、蘆筍、鳳梨和茴香,都是營養師推薦的消脹氣食物。如果肚子脹得吃不下,喝一點薑茶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在找出造成脹氣的原因後,就可以有效地預防脹氣。如果因為消化不良而造成脹氣,建議減少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,並且多吃能幫助消化的食物和保健品,如益生菌、膳食纖維等,就可以幫助減少脹氣發生的機率。
下面這份表格整理了容易產氣的食物,以及可以幫助消脹氣的食物,幫助你快速掌握能吃和不能吃的東西。
容易產氣的食物 | 幫助消脹氣的食物 |
---|---|
|
|
雖然脹氣看起來事小,但腸胃道一旦出了問題,很有可能會影響全身的健康。建議經常有脹氣症狀的人儘早找出脹氣原因,必要的時候記得找醫師求助喔。